该不该用Windsurf
结论先行
- 和Cursor一起使用:当Cursor无法解决问题时,可以尝试使用Windsurf,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- 没必要专门学:操作方式与Cursor类似(可以等我写几篇教程)。
- 先用Cursor:Cursor已经迭代了很久,使用更加稳定,建议先根据我的教程进行实践。
吃瓜的我
关注AI编程的朋友一定知道,最近推出了Windsurf,网上的相关视频也非常多。很多人都在讨论,Windsurf是否超越了Cursor,甚至有些人提倡抛弃Cursor,转而使用Windsurf。
然而,我一直保持围观的状态。原因很简单,我觉得Cursor的普通模式已经足够满足需求。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在Cursor的普通模式下,我可以主动构建上下文,帮助Cursor理解内容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我遇到的代码bug较少。即使有bug发生,我能提供更详细的错误信息,帮助Cursor解决问题,减少“鬼打墙”现象的发生。而这正是我认为AI目前难以自动做到的地方。
上周末,我分别使用Agent和Windsurf完成了相同的任务,发现二者在自动补充上下文方面其实没有太大区别,也验证了我的这一观点。
测试一下
我让Cursor Agent和Windsurf同时完成一项相同的任务:编写一个Windsurf教程博客网站,模仿我目前博客的风格。
选择这个任务的原因很简单,因为“模仿”和“参考”是非常考验二者上下文获取能力的。它们不仅需要理解我这个项目,还要掌握我的框架、页面布局、国际化(i18n)、目录结构等,然后才能基于这些进行开发和问题排查。
结果
经过测试,结果显示,二者在完成任务时几乎是势均力敌,难分高下。都出现了不少bug,且反复难以解决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犯的错误类型不同,bug的种类也有所不同,实在有些好笑。
有趣的是,当我将一个无论怎么问Cursor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Windsurf时,Windsurf却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因此,这两个工具完全可以搭配使用。两者都打开同一个项目,让它们进行“竞争”,谁先解决bug,谁就更强大。没有必要非要选择哪一个工具,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。
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👍
请我喝杯咖啡 ☕️